“大竹县双溪乡刘家沟联合煤矿隐瞒采煤工作面,非法违法组织生产”“邻水县兴盛煤矿想方设法逃避监管,擅自在三个作业点非法违法组织生产”……近期,省应急管理厅将今年查处的21起煤矿重大非法违法行为悉数曝光。这些案例中,图纸造假、隐瞒采掘工作面组织生产的有10起,其中不少是产能30万吨/年及以下的小煤矿所为。 今年以来,小煤矿“铤而走险”进行非法违法生产的现象逐渐显现。这样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,更犹如一颗颗定 时 炸 弹,随时威胁着矿工生命安全。 “我们将这些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曝光,就是要把问题查摆出来,向煤矿安全事故宣战,决不能让煤炭‘染血’。”省应急管理厅厅长段毅君直言不讳。 险途 ●今年1-8月发生在四川的18起煤矿事故中,年产30万吨及以下矿井发生事故13起、死亡17人,分别占全省煤矿事故总量的72.2% ●当前,一些小煤矿以“捞一笔算一笔”“多采多得”“多捞一笔”的心态,采取私增采掘面等方式,偷偷扩大生产范围 前途 ●四川印发《关于推进30万吨/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对环保、安全等不达标的,严格执法限期关闭一批;政策引导主动退出一批;具备条件升级改造一批 “不安分”的矿 面对利益诱惑和政策调整,个别小煤矿为“多捞一笔”铤而走险 “小煤矿有些‘不安分’。”这是今年以来四川煤矿监管监察部门的直观感受。 根据统计分析,今年1-8月发生在四川的18起煤矿事故中,产能30万吨/年及以下矿井发生事故13起,死亡17人,占全省煤矿事故总量的72.2%。 “事故多发易发,固然有小煤矿普遍先天不足,在瓦斯、水害、火灾隐患等治理工作中投入不到位、软硬件落后等原因,更重要的是,个别小煤矿为追求短期利益,‘铤而走险’非法违法生产,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。”省应急管理厅煤矿安全监管处负责人介绍。 今年7月28日发生在旺苍县厚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较大瓦斯爆炸事故,就是源于该煤矿违法生产。据悉,厚信煤矿核定产能9万吨/年,属于低瓦斯矿井。该矿6月12日因存在工作面上安全出口垮塌、回风大巷多处失修等隐患,被四川煤矿安监局川北监察分局责令停产,相关证照被暂扣,但此后,该矿仍以维修整改工作面为名违法违规生产,最终酿成3人死亡、2人受伤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。 责令停产期间仍“争分夺秒”偷偷生产,这是为什么? 一位长期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,前两年煤炭市场不景气,不少小煤矿销路不好,处于半停工状态。近来,随着市场的复苏,一些小煤矿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赶着生产,忽视安全生产投入,从而引发事故。 此外,当前正处于政策变动期——为推动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,今年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出台《30万吨/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方案》,提出要引导资源条件差、安全保障程度低的产能30万吨/年及以下煤矿主动退出。面对这样的政策导向,一些小煤矿业主,不考虑怎么增加投入、提高安全保障能力,反而以“捞一笔算一笔”“多采多得”的心态,采取私增采掘面等方式,偷偷扩大生产范围。 “无论什么时候,矿工的生命必须是第一位的。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小煤矿事故多发,究其原因,是部分煤矿业主从思想认识上就没有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,随意逾越安全生产“红线”。 更有力的拳 充分发挥群众举报作用,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事实上,部分小煤矿的“铤而走险”,不仅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,对四川煤矿行业安全生产局面也影响深远——放眼全省,目前,各类煤矿有414处,其中生产能力和建设规模为30万吨/年及以下的小煤矿就有357处。小煤矿的冒险之举,无疑加剧了四川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。 “必须‘重典治乱’,扭转煤矿行业安全生产被动局面。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。 面对煤矿事故多发易发的形势,四川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,今年以来,全省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煤矿实施经济处罚总额近亿元(不含事故处罚),罚款数额为历年最 高。这其中,非法违法生产是查处的重点。 9月中旬,省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,立即派员赶赴雅安市雨城区水洪林六号井煤矿突查,结果发现,该煤矿私自进入未批准开采区域,违法违规组织生产,极易造成重大瓦斯爆炸事故。“我们去之前,业主代表听说雨城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增派1名驻矿安监员,专门安排人员将此前非法违法开采的采掘工作面隐藏起来,以躲避检查。”参与检查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,非法违法生产行为较为隐蔽,查处难度不小,但四川多地都设置了有奖举报制度,通过充分发挥群众举报作用,加大查处,全省今年已查处21起煤矿非法违法生产行为。 记者了解到,除经济处罚外,四川相关部门对发生事故的地区、煤矿企业及其上级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级实施了约见约谈,对49人给予党纪处分,将7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。 同时,省安办要求,各地对罚款50万元以上的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集中通报,形成震慑效果。此外,为从源头上避免非法违法生产行为,多个市(州)组织专业力量对煤矿开展了摸排工作,通过清理不规范的矿井密闭等,杜绝隐蔽生产的行为。 谋长远的策 限期关闭一批,政策引导主动退出一批,升级改造一批 近日,年产21万吨的广元市凉水泉煤矿迎来好消息——根据国家政策,该煤矿有希望进行升级改造,进一步扩大提升优质产能。 让小煤矿不再“铤而走险”,除了加强监管,不少业内人士都建议要稳定企业预期,尽快明确政策,引导有条件升级改造的企业自愿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,引导落后产能主动退出。 随着四川《关于推进30万吨/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的印发,稳定的预期正在形成